《镜花缘》与海州文化的关系

《镜花缘》中的人物对话,有一百多处用了海州方言,如在陆路步行叫“起旱”,不在吃饭时吃东西叫“打尖”,挖河叫“挑河”,欺人叫“讹人”,吵架叫“斗咀”,开玩笑叫“斗趣”,形容人笨叫“鲁钝”,问题一时答不出来叫“发㱥”,骂人说假话叫“嚼蛆”,这些口头语,至今仍在海州地区流传。因此,海州人看《镜花缘》如同听家乡人拉呱。
 
——夏兴仁《〈镜花缘〉的时代精神和地方特色》
 
李汝珍生活在古海州的社会状况,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末期的一个缩影。这个时候比起《红楼梦》作者曹雪芹生活的时代,更是处于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的时代氛围之中。李汝珍的视觉里,首先看到的是清统治阶级政治生活的极端腐败,贪官污吏盛行。史载乾隆六次南巡,挥金如土,所到之处,官僚、地主、商人大兴土木,张灯结彩,所费财物,无法计算。如当时号称两淮“盐都”的古扬州和淮北“盐都”板浦的一些大盐商,为了迎合乾隆皇帝数次南巡扬州,争相报效,“捐银百万”,“修缮行宫”,竞筑园林,大兴土木……这些社会弊端,对于生活在同时代且又不得志的儒士李汝珍来说,定然耳闻目睹,留下深深的印象,成为创作《镜花缘》的生活基础。
 
——吴中成《〈镜花缘〉与盐文化》
 
云台山与《镜花缘》也有许多因缘,据说李汝珍有一个做盐商的舅兄,曾著《案头随录》一书,书中多次记述李汝珍随这位舅兄出海飘洋,在海上谈天说地,讲述怪事奇闻,商讨如何编书。《案头随录》还记述了李汝珍醉心于大海环抱、雄伟幽深的云台山,游玩时看到塔影山光,悬崖飞瀑,流连不忍离去,慨然喟叹:“死后愿卜佳城于此!”(见孙佳讯《镜花缘公案辨疑》第一章)《镜花缘》中的小蓬莱,便是以云台山为背景描绘出来的。
 
……
 
《镜花缘》中还写了不少海州及江苏的特产,如海州的辣黄酒、云台山的葛藤粉、有接骨疗效的云台山的山螃蟹、新沂的名酒绿豆烧、沭阳的五色石榴花等等。甚至江苏一带流传的笑话“高邮人黑尻”也被作为谜语写入小说,江苏风物对《镜花缘》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。
 
——张蕊青《李汝珍与海州风物》